Kaiyun·中国技术有限公司-「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AIDC智算中心储能第一股双登股份凭什么在算力时代风口上埋头狂奔? 产业家深度-Kaiyun·中国技术有限公司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动态 > 行业新闻

AIDC智算中心储能第一股双登股份凭什么在算力时代风口上埋头狂奔? 产业家深度

更新时间:2025-08-16点击次数:

  

AIDC智算中心储能第一股双登股份凭什么在算力时代风口上埋头狂奔? 产业家深度(图1)

  双登是中国最早聚焦数据中心及通信储能的企业之一,这家在业内以低调稳健著称的行业老兵,用36年的时间,从一家寂寂无名的乡镇电池小厂,蜕变成为全球数据中心和通信储能的双料冠军。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4年,双登集团在全球通信及数据中心储能电池供货商中排名第一,市占率达到了11.1%。

  通信储能领域:双登服务客户包含五家全球十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近30%全球百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以及中国五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

  数据中心领域:双登服务客户包含中国十大自由数据中心企业的80%,以及中国十大第三方数据中心企业的90%。

  在双登的招股书里,2022年至2024年,双登的营收稳定从40.7亿攀升至45亿,而2025年1~5月份,这个数字同比增长超过了34%。核心就是伴随数据中心场景逐渐爆发为其带来的巨大增量。

  双登的成长历程,可被视为中国能源制造在跌宕起伏,汰换迅速的周期之中,一个非典型的“反内卷”样本。

  双登的前身可追溯至江苏泰州姜堰市密封蓄电池厂,1953年出生的杨善基于1990年接任该厂厂长,彼时正值中国通信基建萌芽期,后备电源作为通信基站的配套设施,市场开始蓬勃发展。

  杨善基不但踩中了潮流,还精准的捕捉到了技术痛点,率先在国内研发出全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解决了传统铅酸产品维护频繁、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的问题,从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也给企业埋下了重视研发来取得竞争力的基因。

  进入千禧年后,我国通信产业经历2G到5G的代际升级,基站数量迎来了爆发,尤其在第二个十年内爆发式增长6.5倍,达到841万个,占到全球基站总数的接近一半。

  双登也趁着东风迅速发展成功斩获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铁塔以及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法国电信、沃达丰等全球知名通信运营商、设备商的订单。

  回顾最近三年,双登的通信基站的收入累计贡献营收超70亿元,吃到了中国通信设备登顶全球的红利。

  这一切的转折还要回到2018年。当年,杨善基的儿子杨锐在经历多年考虑后,决心放弃了北美知名大学终身教职offer,回国接棒双登的经营。

  杨锐拥有博士学位,学术上的专业是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专业,对他而言,转型通信储能是一次彻底的“跨行”。

  但园林和规划专业的底层逻辑,却给他带来了新的思考:“双登股份的通信储能业务是‘场地’上根深叶茂的大树。理想的设计可以是围绕它补充新的苗木、融入新的景观,最终创造新的环境。”他要找的新的苗木来为双登搭建新的景观。

  这并不是凭空得来的决策,很多人忽视的一件事是:运营商,在中国的数据中心(IDC)发展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大家所熟知的阿里云、腾讯云等云厂商每年都会花费资金租赁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IDC)机房、网络带宽,三大运营商在中国第三方数据中心(IDC)市场的份额,超过60%。

  一个例子是,运营商中的IDC龙头,中国电信在2022年上半年资本开支中,5G投资175亿元,云业务、数据中心、产业数字化相关投入共179亿元,力度超过5G投资,成为运营商从通信转型的标志性时间点。

  kaiyun用户评价

  可以说,运营商的资本投入才是构建中国算力的基础设施。而数据中心的后备电源,就需要一位运营商看来可靠的伙伴。

  也许是和运营商长期的业务合作感受到了这股汹涌的需求,也许长期生活的北美一直是全球数据中心资本开支的核心区域,诞生了伊顿、维谛等为数据中心做能量管理等行业巨头,杨锐嗅到这其中巨大商机,也决心推动双登向数据中心转型。

  业务虽然转型数据中心,但是却依然服务原本的核心客户的需求,基本盘并没有丢掉,按照杨锐的话就是,这次业务结构的变化是“organic(自然演变)”。

  中国的IDC 随着公有云的发展,迎来了一波发展高潮,但是数据中心的供应商准入却是相当严格:可以说进去前几年,都不要考虑多少盈利机会。

  数据中心无法承担任何安全风险,这与室外的储能不同,室外发生事故,顶多是储能设备的财务损失,但数据中心不但会烧毁高价值的服务器,更是会损失里面难以估价的数据。

  因此任何供应商的进入,都要用时间来证明自己的可靠性,在运营商看来,再漂亮的参数都只是PPT上的空话而已,只有时间的检验才是真实的。

  商业是一场持久战,一开始比的是灵感、勇猛和运气,接下来拼的是坚忍、格局和理性。

  双登的数据中心收入占比一路攀升,到今年的占比已经达到46.7%,正式超过通信业务,成为双登的第一大收入来源。

  靠着在运营商客户中建立的口碑,杨锐又将数据中心储能的客户拓展到了阿里巴巴、京东、百度、万国数据、秦淮数据等互联网公司和专业数据服务商。

  比如2021年,双登在阿里巴巴数据中心电池框架采购项目中脱颖而出,以份额第一中标。这标志着双登与阿里巴巴的合作进入新纪元,也标志着主流的互联网巨头的IDC市场从此向双登打开。

  自ChatGPT引爆AI的发展以来,传统的数据中心(IDC),升级到了智算中心(AIDC),成为了支撑AI革命的基础设施,也吸引了天量的资本。

  仅仅今年一年,美国四大科技巨头(谷歌、微软、亚马逊、Meta)的AIDC资本开支就高达3200亿美金以上。麦肯锡更是预测,在乐观场景下,未来5年全球AIDC的资本开支累积会到达7.9万亿美金。

  在这次升级中,数据中心储能在其中的位置将发生剧烈的变化,赛道骤然变长,一望无涯。

  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储能设备将从一个数据中心的“守夜人”,变成整个系统的“合伙人”。

  传统型UPS储能像一名“稳重的守夜人”、平时默默守在角落,市电正常时几乎“隐身”,只在停电时启动,提供基础电力保障。

  类似家用应急灯——亮度有限但够用,应对短时断电足够,但若停电时间过长(电池耗尽),可能“力不从心。

  比如英伟达H100 GPU的350W功耗看似温和,但当2048块芯片组成训练集群时,单机柜峰值功耗达87kW。

  更残酷的是,英伟达最新发布的B200 GPU功耗这一数值来到了130kW,增加了40%。这意味着守住服务器不断电所需的电池容量要大幅提升。

  今年6月,顶级行业研究机构Semi Analysis发布了一篇报告,其中指出:

  AI训练大模型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秒级、数十兆瓦级别的电力波动,这远超传统数据中心的负载变化范围。

  简单说就是:AI服务器的功率波动太大了,训练的时候负荷飙升,不训练的时候又非常安静,电网真受不了了!

  而报告的结论则是,储能设备可以在毫秒级时间内进行电力调节,建议未来的AIDC把大型储能设备作为标配。

  事实上,马斯克组建智算中心训练自己的大模型xAI时,就已经用特斯拉旗下的储能设备MagePack深度介入训练过程,这一浪潮已经在大洋对岸开启。

  在《关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就明确规定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不低于80%。

  但绿电毕竟无法直接供应数据中心稳定能源,配储势在必行,按照数据中心绿电配储能比例不低于35%的容量计算,这几乎再造了一个大储能市场。

  宁德时代更是直接了当的认为,到2030年,数据中心的储能将占到未来近1/4的市场。

  这也意味着,如果双登能坚持在这个赛道“埋头狂奔”,体量上可能会实现逐级而上的“三级跳”。毕竟三个逐级变大的增量市场就摆在眼前。

  AIDC这一系列需求的变化,也意味着传统的低能量密度的铅酸电池不够用了。毕竟数据中心空间紧凑,也没有那么多空间来给UPS设备占地方。

  施耐德电气技术白皮书也指出,传统UPS的功率密度提升曲线个月的技术代差。至于电力调节和绿电直连,铅酸更是上桌的机会都没有。

  这意味着,双登需要转换技术路线,投入锂电研发来满足这些高标准,甚至还有加上纳电池、固态电池等技术来满足数据中心等一系列严苛要求。

  这是国内数据中心储能首批大规模招标锂电项目,而双登集团成为唯一中标厂商,持续巩固了在数据中心储能电池领域的全球领先优势。

  中标项目采用双登数据中心高倍率磷酸铁锂电池储能解决方案,具有高安全性、高功率密度、运维便捷、稳定可靠等优势。

  这一方案也同时兼容HVDC和UPS等多种应用场景,全面满足数据中心多样化的储能需求。凭借出色的循环寿命和高效能量管理能力,有效提升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实际上,凭借自己过硬的电池设备,公司也早早的和台达、维谛、伊顿和麦格米特等国内外一流的电源厂商建立了合作,加入了全球科技巨头们的核心能源设备供应商团队。

  把时间拨回2018年,预见到了未来如此庞大且刚性的需求和铅酸产品力的不足,双登于当年正式投入磷酸铁锂技术研发,并开始与大型科技企业、数据中心运营商等客户建立合作关系测试产品。

  这家10 年前便牵头制定高倍率电池行业标准的老兵,并未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形成路径依赖,而是在杨锐带领下,在技术路线、产品布局上都采取了大胆的并行策略。

  制定行业标准:数据中心的后备电源往往要做到100ms内就能续上断开的电力,否则数据中心的数据资产就要遭遇重大损失。

  因此双登投入了高倍率电池的研发,牵头制定高倍率电池行业标准,后续数据中心电池相关标准多以此为基础。

  顺势扩锂电:布局锂电,完成了自研磷酸铁锂的高倍率45Ah、60Ah,以及100Ah、150Ah、200Ah、280Ah、314Ah,乃至587Ah均顺利出货,在湖北襄阳落成了10GWh的储能锂离子电池建设项目。

  截至目前,双登依托于全球六大生产基地,完成了从电芯、系统到整体解决方案及运维管理的全产业链布局,从数据中心、5G通信到大储、户储的核心场景覆盖。

  多项技术路线并行:由于数据中心极为重视安全,因此,对于安全有明显优势的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乃至液流电池,双登都完成了技术上的储备。甚至推出了用于数据中心大储能的半固态大储能设备,直指安全性的领先。

  一体化的技术布局:双登的“自产电芯+自研BMS+自研 EMS”技术战略,也让它在纯电芯厂和系统厂商中找到了一个独特的生态位,不仅成本优势显著,而且全链条可控,形成了无可取代的技术壁垒。

  这一系列技术投入,也转换成了财务回报:2022-2024年,双登锂电收入累计超55亿元。平均毛利率维持在20%以上,平均占比近四成,成为双登的又一大支柱。

  双登成为某头部互联网企业数据中心高倍率锂电项目的唯一中标厂商,背后其实是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验证的结果。

  事实上,从通信储能到数据中心储能,这类to 大B且对电力供应的安全保障及其敏感的业务,需要与供应商进行长时间的磨合甚至是技术上的共创。

  因此成为供应商的门槛很高,而一旦成为稳定的供应商,出局的可能性也极低。因此,几乎是伴随我国“连接与算力”大产业同出生、共成长的双登,天然有着超强的“铁粉”壁垒。

  总结来说,AIDC储能是一个重资产、长周期、高技术门槛的生意,双登牢牢地抢占了这个绝佳的卡位。

  公司里,95 后、00 后已进入经营层及关键岗位,同时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这种人才结构让这家老牌企业还保持着创业公司的活力和成长性,同时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提供有力支持。

  一门绝佳的商业模式,加上一支新锐的管理团队,就意味着能够更快地抓住机遇。

  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杨锐上任后,双登的毛利率从上任当年(2021年)的7.5%跃升至2024年的16.7%,期间峰值达20.3%,三年实现翻倍增长。成功推动企业从单项隐形冠军蜕变为多元储能解决方案供应商。

  资本市场向来喜欢造就“十年磨一剑,登台即封神”的市值神话,而双登似乎也已充分展示了厚积薄发的价值与潜力。

  在通信时代,双登其实就是行业中对接国际客户的优等生,像爱立信、诺基亚、法国电信、沃达丰、挪威电信等全球知名通信运营商、设备商都是双登的深度伙伴,比大部分守着三大运营商的同行更早的走出去。

  在数据中心时代,它的布局更加微妙而精准。除了传统的兵家必争之地美国以外,双登早早就在东南亚诸多国家建立了交付中心,近年来更是动作频频。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双登成立新加坡公司,成为他们在海外的国际总部,2024年,马来西亚双登成立,同步开始兴建海外产能,目前马来西亚的柔福州已经投产超过2GWh储能产能。

  这一手,非常精妙。少有人注意到的是,由于天然在中美两大巨人之间左右逢源的地理属性,把数据中心放在东南亚成为超级科技巨头一个合适的折中选择。

  这一选择的结果就是:新加坡成为科技巨头的后花园,马来西亚正成为新的IDC建设中心。

  新加坡云集了众多科技巨头的国际总部,成为东南亚的数字中枢。但作为城邦国家,土地资源极度稀缺,甚至水电供给都依赖进口,马来西亚土地价格低廉、能源供给充沛,成为数据中心的重要承接地。

  2024年6月,字节跳动宣布在马来西亚投资100亿马币(约21.3亿美元)建设区域人工智能中心。阿里巴巴、腾讯华为、万国数据等众多科技巨头随即跟进。

  而大洋彼岸的的巨头也不甘示弱:英伟达、微软、Alphabet和甲骨文等硅谷巨头,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Equinix、日本的NTT Data等顶级数据中心运营商也都官宣了数十亿美金的投入。

  当地目前在建和运营中的数据中心总数已超过50个,总投资计划超过340亿美金。成为中美之外的数据中心第三极。

  除了已经起势东南亚,双登的另一枚出海棋子也在悄然落下。这边是双登下注的另一个数据中心蓝海市场:中东。

  今年5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领香港及内地企业商贸代表团正式开启中东访问之旅,此次特首率团出访首次有内地企业参与。双登股份董事长杨锐博士随团出访,共同探索储能市场的合作机遇。

  今年5月,随着特朗普访问沙特结束,英伟达向沙特出售1.8万块顶级AI芯片,AMD签署100亿美元合作协议,双方宣布美国未来不仅要卖给中东超过100万片高端芯片,双方还要共建大型数据中心。

  毕竟据SIA报告显示,美国人工智能部署电价费率0.083美元/千瓦时,阿联酋和沙特分别只有0.074美元/千瓦时、0.048美元/千瓦时。

  在山姆奥特曼一再警告美国将难以负担AIDC天量的能源消耗时,美国的芯片加中东的能源无疑是一个现实的解决方案。

  从这点来看,双登出海战略极具前瞻,深度嵌入东南亚、落子中东,精准的预判了数据中心新蓝海,也规避了传统市场中可能的地缘风险。

  目前的双登也许正迎来最好的时代:通信市场格局基本稳定,为其提供了稳健的基本盘支撑;数据中心业务预期高涨,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引擎。

  行业层面来看,AIDC 的爆发式增长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全球算力需求的指数级攀升,直接带动数据中心储能从 “后备保障” 向 “核心能源伙伴” 的角色跃迁,市场规模的三级跳式的扩容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增量空间。

  政策层面而言,国内对数据中心绿电消费比例的硬性要求,以及全球范围内对可再生能源与储能结合的重视,为双登的业务拓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与政策红利。

  全球化布局角度,东南亚与中东市场的精准卡位,让双登得以同步分享东南亚数据中心第三极与中东“能源换算力” 战略的发展红利,海外产能的落地更将进一步提升其响应速度与成本优势。

  有理由相信,一个前世今生创业36载的公司,加上一个锐气尚足的年轻领导团队,足以在储能领域,走出一条 “反内卷” 的差异化路径。

扫一扫,添加微信

热线电话:

0553-3025696 安徽省芜湖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汽配路 3025696@wfsldq.com
Copyright © 2025 Kaiyun·中国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7501510号-1